她对学生循循善诱、春风化雨,是学生们的良师益友;对自己克勤克俭、立德立身,是同事们的学习楷模;对工作精益求精、废寝忘食,是党教育事业的践行者。
课堂上,她幽默风趣、深入浅出,将晦涩难懂的数学原理讲述得通俗易懂;课堂外,她是学生的忘年交,学生们愿意向她倾诉衷肠,听取她的建议。从事高等教育工作29个春秋,她始终如一地将自己最美好的青春和满腔的热情献给了教育事业。
她就是数理学院教授、副院长,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教育数学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孙玉芹。
2014年至今,孙玉芹在学院主要负责本科教学和实验教学管理工作,组织全校的公共基础课程教学、信息与计算科学和应用物理学2个本科专业培养计划的制定(修订)、教学任务的落实与安排、实习实践、毕业设计等的组织工作。先后荣获“宝钢优秀教师奖”、上海市“育才奖”,领衔团队获评“上海市巾帼文明岗”“上海市教育系统巾帼文明岗”,获评9778818威尼斯“教书育人楷模”“三八红旗手”“优秀教师”,荣获“上海市教学成果”一等奖多项、指导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获全国一等奖10余项。
躬身教学管理,践行管理育人
教学无“小事”,孙玉芹承担全校数学和物理类公共教学管理工作,每年组织45000+学时的教学任务,覆盖学生10000+人次,包含少数民族预科生、国际学生预科生、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还有分层教学的菁英班、双语班、全英文班、导学班等,为确保各项工作落实落细,她N年如一日,接听电话不分昼夜,随时响应紧急状况并智慧实施“救火队员”的措施。多少次替生病老师代班上课、多少次帮助困难老师处理突发状况、多少次凌晨解决老师们打来的教学求助电话……很多老师都说:“她就是我们学院里的知心大姐”。
身教胜于言教,孙玉芹始终注重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对青年学生的熏陶。夜深人静时,她办公室的灯光常常独自点缀整栋黑色的楼面。有时她在思考学术问题,有时在修改青年教师的教学设计讲稿,或与青年教师讨论如何将前沿科学知识融合到教学中……在与青年教师柴元的探讨中,她提出“三阶递进教学法”,启发了柴老师的新思路,在2022年上海市教学创新大赛中柴老师荣获特等奖。
投身教学改革,创新育人模式
“我要对每个学生负责,老师讲出去的每一个字,都要慎重、准确,这才能‘为范’。”虽然孙玉芹是奋战在教学一线的老教师,但她每学期仍会为不同专业的学生量身打造相应的教学方案,每次上课前,她一定会根据学情重新修改要讲授的课程PPT,常常改到半夜。
在2017年春季“课程思政”大讨论中,她说“数学和物理课程不仅可以与‘课程思政’融合,而且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爱国主义观念、文化自信方面,还具有独特优势。”为此,她主动走访高等教育出版社,通过大量的阅读和研究,总结出了理工科“课程思政”的突破口和创新点。在她的带领下,数理学院撰写了几十篇“课程思政”案例,荣获多项校内奖项。“有限的生命无限的价值——‘数列的极限’教学案例”更是获得学校首届“课程思政”征文一等奖。
孙玉芹还创立了“数理创新能力培养工作室”“数理四合院”等三全育人平台。以“创新、创业、创意、创造”为主题的“数理四合院”,结合“互联网+”模式,采用“微课程”“慕课”等教育技术,给全校低年级本科生大学数学课程和物理课程打下了厚实的基础。
她在全校第一批试点采用了“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进行“翻转课堂”教学,带领团队建成了全校第一门数字课程,并于2019年在高等教育出版社云平台出版。2020年,在教育部“停教不停学”总体部署下,她带领教学团队不分昼夜地投入到云端战“疫”中,紧急制作《线性代数》精品视频,在智慧树平台上线《线性代数》“全国共享课”。
用心呵护,引领学生健康成长
孙玉芹十分关注学生的招生-培养-就业全过程,主动进行招生宣传,在学生培养中建立了全过程的“导师制”,全身心为学生的就业和考研服务。2020届的李宗阳同学,在考研调剂中遇到一些困难,她努力协调,帮助学生在调剂系统前最后一小时内确认成功,李宗阳在短信中写道:“感谢孙老师一直不放弃,今后我无论遇到什么事情都不会轻言放弃了,您在毕业前给我上了一堂最深刻的课,今后我会用实际行动来报答您。”
她对学生的毕业论文要求极其严格,通常一篇论文,她与学生反复修改十几遍才能最终定稿。2018级的杨静同学,有一次凌晨两点钟给孙老师发短信请教,没想到孙老师竟然“秒回”,然后两人立即预约腾讯会议,孙玉芹通过共享屏幕给学生指导论文细节,这件事让杨静深受感动,她毕业时给孙老师留言:“孙老师,我之前读到论语中‘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您用行动给我做了最好的诠释,我以后一定学习您治学严谨的态度”。
面对荣誉和成绩,她只是简单地说了句:“只愿一生育桃李,不问辛苦为谁忙。这是教师的责任,也是党员责任。”
数理学院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