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78818威尼斯
College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乘着梦想的翅膀翱翔-上海电力学院工业管理工程94级校友朱毅

来源:神州学人 2012年10月14日 文/朱毅  http://people.chisa.edu.cn/szxrzz/qikan/2012no10/201210/t20121014_430727.html

  刚进大学的时候我其实从来没有想过有一天能出国,而且能在世界上最好的商学院之一攻读博士学位。我也从来没有想过,毕业前能提前1年被另一所世界一流的大学――明尼苏达大学卡尔森管理学院聘用,可以继续从事我珍爱的学术研究和教学工作。人生的奇妙之处就在其不可预测性。回想这一路走来,其实和其他“特别优秀奖”的获奖者相比,无论在国内读书工作,还是出国留学,我的经历都可能是比较坎坷的一个,吃了不少苦头,走了无数弯路。但是,人生就像旅行,崎岖山路确实难行,却有可能欣赏到完全不一样的风景。
  
艰难留学路
  我在一个普普通通的赣东北小城市――乐平长大,小地方信息闭塞,能接触到的最好的学习榜样就是某某考上了大学。因此从小到大,我学习的唯一目标就是能进入一所好大学。小时候因为家乡没有什么高楼,以至于特别想成为一名建筑师,可以设计高楼大厦,因此高考报了全国最好的建筑系。但是不幸的是,高考发挥失常,和自己最想去的大学擦肩而过。最后我选择了上海电力学院。
  上海电力学院坐落在上海市杨浦区东北角。我入学的时候学校只提供全日制4年本科教育,到我毕业的时候,学校才开始和别的高校,比如上海大学合作委托培养研究生。上海电力学院当时是电力部部属高校,优势是其电力系统背景和区位优势,但是坦率地说,学校的总体水平和国内的一流高校相比还是有一定差距的。上海电力学院主校区非常之小,以至于学校规定的学生晨练跑步路线是绕着学校外围跑步,跑得快的同学可以半小时绕学校跑二三圈。那个时候我感觉电力学院安静得像一个邻家小院,静静地呆在上海一隅。
  可想而知,学校没有享誉国内的大师级知名学者和教授,但是难得可贵的是,电力学院的各位教授和老师都是极为认真且十分负责的。因为是个专业型的工科院校,各位老师的教学、治学有着工程师般的严格和一丝不苟。在那样的氛围下,我学习了很多和电力系统相关的课程,人生理想就是毕业后能去电力系统工作,所以我在电力学院读书的时候根本不了解出国的种种信息,托福考试等等对我来说是非常遥远的事。
  大学生的生活还是比较单纯的,我们那个时候没有网络,没有人人和微博,主要的时间都花在学习上。在学习之余,我还尽心尽责地从事了很多社会工作,同时学校慷慨地给予了我极多的荣誉和肯定:我担任过学生会主席和校团委办公室主任,荣获了中国电力部颁发的中华电力新星奖和上海市优秀学生干部,大学的最后一个暑假还作为上海跨世纪培养干部被上海市组织部选派到闵行区挂职锻炼。应该说我大学这4年是比较顺利的。
  然而,大学毕业那年成为我人生中的一个低潮。作为一个江西生源,我面临的实际情况使我绝无可能进入上海电力系统工作,但是当时全家人又已经搬到了上海,所以我必须在上海寻找一份工作。对于一个非知名学校毕业的学生,找一份工作确实是一个艰辛的挑战。没去过上海人才市场上找过工作的人没法想象那种百舸争流、万头涌动的场景。我曾经在人才市场里面挤坏过新买的西装,以至于最后都不敢穿太好的衣服去人才市场找工作。
  更多的压力是心理上的,我曾经见过面试官当面说只会考虑名牌高校毕业生,也遇到过人事专员把我简历中各种荣誉证书复印件挑出来,扔到一边,当时脸上感觉火辣辣的。生命中第一次跃入社会的结果就是冷冰冰的现实。
  学校的低知名度加上所学的专业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在职场的表现。历经多次失败后,我到了一个港资上海分公司从事新型饮料的市场销售工作。
  行销工作是很具有挑战性的,第一是基本工资很低,绝大部分收入都来自于销售提成。第二是需要销售人员和社会上形形色色不同的顾客打交道。作为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虽然在学校里有一些社会工作经验,但我也不可避免地吃了非常多的苦头。在一次次碰得头破血流之后我慢慢学会了如何和陌生的客户交谈,如何客观合理地推销自己的产品,如何让客户了解他们的潜在需求,如何维持和发展壮大自己的客户群等等。这也许是我兜兜转转一圈以后,最后还是回到研究企业商业运作问题的一个原因吧。
  正当一切都看似好转的时候,我却收到了人生中的第一封辞退通知。这次工作上的挫折对我个人的自信心是一个非常大的打击,我一度变得十分消极和茫然。事后很久我才知道,因为受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影响,香港总公司决定退出上海罐装饮料市场,整个上海分公司最后都解散了。
  人在低潮的时候,最幸运地是能够得到良师益友的热心帮助。当时对我帮助最大的就是我大学时的班主任芮昆老师。他一直鼓励并且极力建议我去考研,他觉得在当时的情况下,读研究生对我来说是最好的出路。我听取了这个建议,并最终幸运地考取了上海社会科学院部门经济研究所的硕士研究生,师从陈家海研究员。
  上海社会科学院地处繁华的淮海中路中段,院落不大,闹中取静。我录取那年上海社会科学院开始和上海交通大学合作办学,所有的硕士生都需要在交大闵行校区学习1年。正是在交大读书期间,我发现很多交大同学都在考一个叫GRE的考试。然后才知道原来通过这个考试可以出国读书。从知道那天起,我梦想出国读书的念头就一发不可收拾。像大多数自费留学的同学一样,考GRE和托福,求老师写推荐信,申请学校,寄材料,一步步走来。我最后申请到了加拿大的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UBC)自费攻读经济学硕士。
  我的签证之路相当戏剧性。硕士毕业那年我就申请到了该校,但是申请加拿大学生签证的时候,加拿大大使馆签证处居然把我的签证照片丢失了,以至于我错过了当年的秋季入学。等我顺延到第二年再次申请签证的时候,我其实已经在沪上知名的咨询公司――上海投资咨询公司找到了一份相当满意的工作。
  上海投资咨询公司有一个非常融洽的工作环境。我当时在项目二部从事产业科技发展项目的咨询工作。我十分喜欢我从事的工作内容。尤其难能可贵的是,当时二部的2位主任王志健和王昊都年富力强且十分开明,对我这样的新人极为关心。负责带我的吕海燕老师则言传身教,耐心负责,让我学到了很多东西。我和领导及各位同事之间的关系是非常之好,以至于我犹豫了很长时间是不是应该继续申请出国。但是因为心中的那点留学梦想,最后我还是下定决心,辞去工作,出国留学。
  当时选择学校和专业是有很多实际考虑的,客观地说自己的背景不强,很难获得好学校的青睐。相对来说,经济学属于经管类里面最好申请的一个专业,而UBC的经济学硕士仅需1年而且学费又相对便宜。
  在拿到了经济学硕士以后,我在加拿大麦吉尔(McGill)大学读了1年的经济学博士课程。然后转到美国南加利福尼亚大学(USC)继续读经济学博士。沐浴在洛杉矶温暖的阳光下,我终于找准了自己的兴趣方向并最终决定转到南加大马歇尔商学院读管理学博士。

苦与乐
  就我自己的留学经历来说,出国留学的头一年是最困难的。困难主要来源于几方面:第一是经济上的,因为一开始读书我属于完全自费的学生,学费和经济上基本靠自己以前工作的一点积蓄。所以在开始读书的阶段是很穷困的。特别是刚刚到国外,习惯把加拿大的物价比照成国内的价格,当然觉得什么都贵。面临的一个最实际问题就是吃饭,温哥华有很多好吃的中国餐馆,但是为了省钱,我基本上不去餐馆吃饭,因此从来不会做饭的我也开始学着买菜做饭,最后居然发现我在做饭上的天赋并不差。这期间当然也干过捡二手家具,关心每周超市的打折信息等等新生经常做的事情。经济上的窘困局面直到我在南加州大学开始攻读经济学博士以后才得以好转。
  另外一个困难的地方就是心理上的,刚到一个新环境朋友很少,亲人朋友都不在身边,遇到了问题不知道找谁商量。这种隐形的压力一直都伴随着我,却也鞭策我一直不停奔跑。
  除了经济上和心理上的压力,我出国留学遇到的最大拦路虎就是英语。我的英语属于典型的哑巴英语,应试没有问题,一开口就露馅。所有外国留学生在加拿大海关入境的时候,海关官员都会询问一些很基本的问题。结果我第一次过海关的时候,因为海关官员完全无法听懂我说的英语,开始怀疑我是不是一个非法移民。最后海关找到一个中文翻译并且给UBC校方打电话确认后才最终放行。
  类似的不愉快经历在这之后还发生了很多次,虽然每次都让我觉得极为灰心,但是却也成为我努力学习英文的巨大动力。在留学的日子里,我一有机会就锻炼我的英语口语。我在语言上毫无天赋,锻炼英语口语很多时候都觉得进步极其缓慢,正像电影《国王的演讲》里面那样,我往往练习了很久,到实际说的时候还是说不出来或者找不到合适的词语顺利表达出自己的意思。但是进步都是积少成多,长时间的努力是一定会有回报的。就拿我来说,即使到今天,我的英语口语还是相当一般,我的发音还是有很浓的口音。但是通过不懈的努力,我的英语水平已经从基本无法说出一个完整英语句子,提高到目前可以用英文作一个专业的学术报告,还负责教了商学院本科生一个学期的市场营销核心课,并且拿到了4.6/5.0的课程评价,这个分数甚至高于很多教课多年的美国出生的教授。
  出国留学苦中有乐。留学的一个好处就是能够欣赏到国外美丽的自然风光和多姿多彩的人文景观。留学生基本上就是穷游,但是穷游自有穷游的乐趣。叫上三五好友,出门踏青,海边戏水,山中揽胜,都是放松心情、陶冶情操的好机会。
  国外比较让我注意的一点就是虽然美加两国历史不长,但是都妥善保护各自的有历史纪念性的遗迹。旅游途中经常看到的一个场景就是有块牌子立在一个非常破旧的木棚前,或是山洞前,说是谁谁谁曾经住在那里,或者是哪个印第安部落曾经在这里活动。但是如果你仔细看看,所谓的历史古迹其实也不过百年多的历史。每次看到这些,我都对自己祖国那源远流长、璀璨夺目的历史底蕴和文化沉淀而倍感自豪。
  留学也让我对美国人和加拿大人这两个群体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虽然大到族群,小到个人都有其独有的差异性,但是总体而言,他们和中国人一样,彬彬有礼,热心好客。我感触最深的一次,就是和朋友去加东游玩,在一个海边的小城上,当我们的旅游大巴离开的时候,所有在海边的居民都向我们挥手告别。那种淳朴的、毫无功利的人与人之间友善的感觉真是非常美好。
  留学生涯中另一个收获是遇到了很多弥足珍贵的好朋友。虽然因为我辗转多个城市,很多朋友都有较长时间没有见面,但是基本上每逢过年过节,我们都会互相通电话问好。一个真正的好朋友未必在自己的身边,但是他会永远在你心里。
上下求索
  我出国的时候一直想研究理论经济学,当时的主要理想就是想理解经济运行的基本脉络且学以致用。但是当我真正开始攻读国外经济学博士课程的时候,才发现自己的研究兴趣和经济学理论研究相差甚远。我真正感兴趣的研究课题是寻找到企业运营活动中的实际问题并加以解决。这样,在学习了几年经济学博士课程后,我最终转到南加州大学马歇尔商学院攻读管理学博士。
  南加大马歇尔商学院是世界一流的商学院,很多专业排名都在全世界前10名甚至前3名左右。在商学院读书期间,我有了充分的机会去了解商业管理最前沿的研究成果,与世界上知名的企业家和管理精英交流思想和经验,和来自世界各地的优秀商学院教授共同工作。这一切都使我深刻地感受到,一个国家的高速发展,离不开大量有开拓创新能力的优秀企业飞速成长。在充满全球性挑战的今天,企业不思进取,不适应新的竞争环境,就随时都可能在竞争中被淘汰。所以我的研究一直着眼于新商业模式下企业运营决策的前瞻性问题,以此来帮助公司企业适应和利用各类新技术、新媒体和运营手段去发展和壮大企业本身。
  我目前研究的一个主要方向是针对网络广告和网络搜索的竞争机制与策略的数量模型研究。在这个研究方向上我发表的第一篇论文是关于搜索式广告竞价模式中的点击欺诈问题。搜索式广告竞价在当今是一个新的前沿热点问题。相当数量的公司都在使用搜索引擎公司――比如说中国的百度公司――提供的搜索式广告来推广自己的产品,提高企业知名度。
  目前搜索式广告主要采用点击付费的商业模式,根据点击量来收取广告费用。但是随之而来的就是著名的点击欺诈问题:相当一部分的点击其实并不是有效的点击,因此无法提升广告商的收益。因为搜索引擎本身从不公开其是如何计算无效点击的,而无效点击却能直接提升搜索引擎的收益,所以很多广告商都很担心搜索引擎是否真的会客观公正地解决并清理无效点击,由此逐渐失去对互联网广告的信心。
  到此时此刻我都仍然记得,在从事这个研究课题时,确定研究切入点时的兴奋激动,研究探索过程中遇到瓶颈时的焦虑与烦躁,文章成型时的踌躇满志,还有论文最终得以发表时发自内心的喜悦,种种情态,不一而足,现在仍然记忆犹新。我想这样的过程,也正是每一个在读博士生学习研究经历的缩影。
  在美留学有如赛跑,我们和时间竞争,和同行竞争,也和自己竞争,我们渴望自己能创造出新的知识,也渴望能做出有影响力的研究成果。在这种永不间断的竞争之中,我们也没有忘记身上还背负着更重要的使命――用自己在国外先进研究环境中所学习和创造出的知识成果,为祖国的发展和强盛作出贡献。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作为一个黑头发黄皮肤的中国人,无论走到哪里,我的心永远和祖国相依相靠。“国家优秀自费留学生奖学金特别优秀奖”是对我留学期间科研工作的肯定,更是对我未来学习工作的极大鞭策。这一奖学金将会时刻提醒我来自祖国的鼓励和关爱。我也一定会用实际行动来回报这份关爱。我准备在日后的研究工作中更多地与国内商学院教授展开交流沟通,来了解国内商业模式的优势和不足,以提供对中国企业更具有针对性的研究成果和对策,并为华人企业在国际化、信息化、规模化进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提出行之有效的建议。在此,我要对祖国的殷切关怀表示衷心感谢!对组织和实施这项工作的中国国家留学基金委和驻洛杉矶总领馆教育组的领导和工作人员及参与评审工作的各位老师的辛勤劳动表示诚挚的感谢!

 

朱毅,2011年度“国家优秀自费留学生奖学金特别优秀奖”获奖者,留学美国。
  1977年出生,1994~1998年就读于上海电力学院工业管理工程专业(现工商管理专业),获工学学士学位。在校期间年年获得校奖学金和优秀学生干部称号。1997年被评为上海市优秀学生干部。1999~2002年就读于上海社会科学院,获管理学硕士学位。2004年获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2008~2013年就读于南加利福尼亚大学马歇尔商学院,攻读管理学博士学位。在博士期间从事研究的主要方向是搜索式引擎广告的竞争机制与策略的数量模型研究、在线拍卖、企业产业组织理论和中国经济。在世界顶级商业期刊Marketing Science上发表论文数篇。荣获了USC Provost Fellowship、USC Graduate Merit Award Fellowship、James Ford/Commerce Associates Ph.D. Fellowship。研究项目得到了多个研究基金的支持,包括Net Institute Summer Research Grant、Marketing Science Institute and the Wharton Interactive Media Initiative Research Grant和The Center for International Business Education and Research Dissertation Grant。担任了多个国际顶级商业期刊和学术会议的审稿人,包括Marketing Science、Information Systems Research和Marketing Letters。将于2013年加盟明尼苏达大学卡尔森管理学院担任Assistant Professor in Marketing。